看完這一篇文章,第一個聯想到的是自己小學畢業前將進國中前,那時所做的測驗,只記得老師跟我說:「你的分數不高,瀕臨臨界點,自己多努力」。當時並不懂意思是什麼,後來經由同學口中知道,原來做的是智力測驗,「瀕臨臨界點」的意思,就是智商不高….。那時心裡挺難過的,覺得自己一定是個笨小孩。
而身為教育人員的我們,總是透過各項測驗來瞭解學生的各項能力,然而我們是否真正瞭解測驗本身的意義與如何正確解釋測驗結果呢?這值得我們深思。個人認為身為教育人員,在為學生進行各項測驗前應先進行訓練課程,應先充分瞭解測驗的內容與代表意義,當然也包括正確的解釋測驗結果。在文中提及的研究調查,讓讓個人深思一個問題:我們的學校內是否需要培訓諮商師呢?其實在幼稚園或小學裡,「導師」是全能的,孩子的任何問題,基本上都是導師接手處理,也是最瞭解學生的人了,雖然學校設有輔導處(室),但大部分都是站在輔助的角色,而校長在這方面的能力更是薄弱些,如果有專業的諮商是否對測驗的專業概念、解釋結果…等,就能闡述的更貼切,但是諮商者是否能對每位學生都瞭解呢?這部分是需要考量的,不過也擔憂,會不會因為有了這位專業人士,造成校內的老師對於學生的評鑑技巧,更為生疏或者只是按表操課、不重視罷了。或許最根本的方法就是,請校長與每一位能對學生進行評鑑、測驗的老師,都先受過施測前的行前訓練,並且仔細閱讀相關分析資料,將不純熟或可能錯誤的部分降到最低。
老師是全方位的,不僅僅是教導與施測而已,也不該只依賴諮商給予的分析資料,來解說或評斷學生的成就,唯有自己深入瞭解測驗的內涵,配合對學生的瞭解,方能選擇最適合評鑑學生的測驗,也才能真正解說測驗出來的結果。「測驗」是需要的,人生中不也有許許多多的測驗,但要如何說明測驗結果的意義,使受測者能瞭解,並能擁有正向的思考能量,個人認為這比測驗本身還重要,也是教育人員該有的專業知能。
原文出處:http://www.ericdigests.org/1996-2/skills.html
1 則留言:
心得感想相當深刻,繼續加油!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