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完這一篇文章,第一個聯想到的是自己小學畢業前將進國中前,那時所做的測驗,只記得老師跟我說:「你的分數不高,瀕臨臨界點,自己多努力」。當時並不懂意思是什麼,後來經由同學口中知道,原來做的是智力測驗,「瀕臨臨界點」的意思,就是智商不高….。那時心裡挺難過的,覺得自己一定是個笨小孩。
而身為教育人員的我們,總是透過各項測驗來瞭解學生的各項能力,然而我們是否真正瞭解測驗本身的意義與如何正確解釋測驗結果呢?這值得我們深思。個人認為身為教育人員,在為學生進行各項測驗前應先進行訓練課程,應先充分瞭解測驗的內容與代表意義,當然也包括正確的解釋測驗結果。在文中提及的研究調查,讓讓個人深思一個問題:我們的學校內是否需要培訓諮商師呢?其實在幼稚園或小學裡,「導師」是全能的,孩子的任何問題,基本上都是導師接手處理,也是最瞭解學生的人了,雖然學校設有輔導處(室),但大部分都是站在輔助的角色,而校長在這方面的能力更是薄弱些,如果有專業的諮商是否對測驗的專業概念、解釋結果…等,就能闡述的更貼切,但是諮商者是否能對每位學生都瞭解呢?這部分是需要考量的,不過也擔憂,會不會因為有了這位專業人士,造成校內的老師對於學生的評鑑技巧,更為生疏或者只是按表操課、不重視罷了。或許最根本的方法就是,請校長與每一位能對學生進行評鑑、測驗的老師,都先受過施測前的行前訓練,並且仔細閱讀相關分析資料,將不純熟或可能錯誤的部分降到最低。
老師是全方位的,不僅僅是教導與施測而已,也不該只依賴諮商給予的分析資料,來解說或評斷學生的成就,唯有自己深入瞭解測驗的內涵,配合對學生的瞭解,方能選擇最適合評鑑學生的測驗,也才能真正解說測驗出來的結果。「測驗」是需要的,人生中不也有許許多多的測驗,但要如何說明測驗結果的意義,使受測者能瞭解,並能擁有正向的思考能量,個人認為這比測驗本身還重要,也是教育人員該有的專業知能。
原文出處:http://www.ericdigests.org/1996-2/skills.html
2008年7月28日 星期一
2008年7月11日 星期五
木金老師0706感想
第一次聽木金老師的課是在「服務領導工作坊」的時候,覺得老師學富五車,而且善於運用生活或學校內的例子來說明硬梆梆的理論,因此對於這次的上課有很大的期待。
「校長學」乍看時,認為是堂在告訴我們如何作校長、作校長的理論及理解校長的行事作風……,然而在聽了約一個多小時後,發現應該調整自己的認知,這堂課雖然掛著校長學,但其中許多的學理與可運用的智慧,可擴充到領導者、自身與周遭任何人的接觸上面。
一天的課下來,有二個地方的內容讓學生有深刻的感觸,第一個地方是「鬆、靜、自然、柔軟、慈悲」,每一天,或者該說每一刻我們都在進行「選擇」,從自身事物一直到工作場所裡,都在經歷不斷的選擇,只是有些我們已經習慣性的選擇,有些卻會因我們的選擇而產生不同的結果,且需要為自己的選擇負責,尤其是擔任主管的工作者,而這五項讓我不禁與自己工作時的態度做了超聯結,想想自己的急躁、自己的想法全盤合宜度,尤其是當碰到最棘手的人事問題時,是否做到這五點呢?還是符合了幾點?現在的我依然有些急躁、有些主觀的意識存在不過這將會是對我最好的提醒。第二個地方是「聆聽-同理心-治癒~才能討論」,這句名言,是的,如果我沒有完整認真的聆聽,怎麼知道對方的想法,又怎麼能用同理心去接受他想法的來源,或採取正向思考呢?在我接受對方的同時,即是一種治癒對方與自己的橋樑(增進彼此信任度),而雙方皆處於平等的地位才能進行有效的溝通。
課程理論的學習固然重要,但對於個人而言,老師的人生哲學經驗更是提升學生省思與經驗的契機,期待老師的第二堂課………。
「校長學」乍看時,認為是堂在告訴我們如何作校長、作校長的理論及理解校長的行事作風……,然而在聽了約一個多小時後,發現應該調整自己的認知,這堂課雖然掛著校長學,但其中許多的學理與可運用的智慧,可擴充到領導者、自身與周遭任何人的接觸上面。
一天的課下來,有二個地方的內容讓學生有深刻的感觸,第一個地方是「鬆、靜、自然、柔軟、慈悲」,每一天,或者該說每一刻我們都在進行「選擇」,從自身事物一直到工作場所裡,都在經歷不斷的選擇,只是有些我們已經習慣性的選擇,有些卻會因我們的選擇而產生不同的結果,且需要為自己的選擇負責,尤其是擔任主管的工作者,而這五項讓我不禁與自己工作時的態度做了超聯結,想想自己的急躁、自己的想法全盤合宜度,尤其是當碰到最棘手的人事問題時,是否做到這五點呢?還是符合了幾點?現在的我依然有些急躁、有些主觀的意識存在不過這將會是對我最好的提醒。第二個地方是「聆聽-同理心-治癒~才能討論」,這句名言,是的,如果我沒有完整認真的聆聽,怎麼知道對方的想法,又怎麼能用同理心去接受他想法的來源,或採取正向思考呢?在我接受對方的同時,即是一種治癒對方與自己的橋樑(增進彼此信任度),而雙方皆處於平等的地位才能進行有效的溝通。
課程理論的學習固然重要,但對於個人而言,老師的人生哲學經驗更是提升學生省思與經驗的契機,期待老師的第二堂課………。
2008年7月10日 星期四
木金老師討論議題
題目:上級鼓勵學校發展運動代表隊特色,運動性代表隊經常南征北討參加校外比賽,師生食宿費用預算編列不足,影響體育競技發展並排擠校內相關經費的運用。
解決策略
一、成立後援會
請家長會委員一人擔任後援會之會長,參加此代表會的學生家長,皆為後援會成員。
有該後援會進行金錢的募集。
二、募款
學校家長會
民間團體—企業機構、慈善團體
社區
議員、立法委員
各鄉鎮市公所
家長
校內老師
三、運用學校本身經費
預留部分學生活動費
第三組:鄭雅玲、鍾佩君、賴慧真、張靜芬、陳惠姬、黃憲璋
解決策略
一、成立後援會
請家長會委員一人擔任後援會之會長,參加此代表會的學生家長,皆為後援會成員。
有該後援會進行金錢的募集。
二、募款
學校家長會
民間團體—企業機構、慈善團體
社區
議員、立法委員
各鄉鎮市公所
家長
校內老師
三、運用學校本身經費
預留部分學生活動費
第三組:鄭雅玲、鍾佩君、賴慧真、張靜芬、陳惠姬、黃憲璋
訂閱:
文章 (Atom)